银行、信托、券商转型路线渐清晰 大资管竞争白热化
时间:2019/04/19 作者:向 家 莹 来源:经 济 参 考 报
资管新规“靴子”落地将满周年,银行、信托和基金等机构在这一年中转型路线图逐渐清晰,百万亿级别的市场也逐渐浮现出新版图。
一方面,转型对相关机构的资管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确实形成一定冲击,但另一方面,多家机构也以打破刚兑为核心,加大各种收益浮动的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并进行一系列业务架构和模式的调整。伴随着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局,未来大资管的竞争格局将愈加激烈。业内专家表示,大资管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大机构将进一步抢收市场份额和客户,不具投研能力的中小银行则在考虑退出资管市场。
由于资管新规在去通道、去杠杆,打破刚兑、去嵌套、限制资金流向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资管行业开始“挤水分”,通道类业务被大量压缩,因此在过去一年,各机构资管业务规模和收入普遍出现下滑。
以市场的“大头”银行理财业务为例,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较2017年22.2万亿的规模变化不大。不过年报显示,银行理财业务收入普遍出现下滑,大行中,工行2018年理财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62%,建行理财业务收入同比降幅达44.55%,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理财手续费收入降幅达60%。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减少到22.7万亿元,比2017年末下降13.5%。证券行业2018年末受托管理资金总额14.11万亿元,同比下降18.25%。伴随券商资管规模下滑,券商资产管理净收入也出现了滑坡,2018年其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同比下降幅度为11.35%。
收入、规模双双下滑为行业转型短期内必然经历的阵痛,而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在这种阵痛中谋求业务的转型。一方面,以打破刚兑为核心,各家机构纷纷加大收益浮动的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以银行理财为例,普益标准给 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收益浮动产品发行量高速增长,保本理财产品压缩明显。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为观察年度,全市场收益浮动产品发行量较上一观察年度同比增长318.89%,而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较上一观察年度同比下滑38.79%。
“过去银行主要发行预期收益型产品,产品发行之后基本上就等到投资到期,中间也不怎么管产品。但是浮动收益产品净值随时波动,产品估值也可能面临风险,这需要相关人员要随时监测并和投资者进行沟通。可以说,现在银行的资管部门更向基金公司靠拢了,整体工作节奏更快,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也高。我们正在适应这种变化和调整。”一位股份制银行资管部门人士表示。
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刘方根在建行业绩会上表示,目前建行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资管新规带来的变化,向净值型、标准化转型,提高理财业务期限错配的配合度,预计2019年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恢复性增长。
另一方面,按照监管的要求,各机构也在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和业务模式的调整。以信托为例,信托产品投资金额的门槛有所降低,机构也开始发力低门槛信托产品。券商资管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成为行业趋势。尽管整体规模缩水,但年报显示,在主动管理规模方面,招商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实现正增长,其中招商证券的主动资管规模同比大涨81.86%,同时,招商证券资管紧抓市场热点和投资者需求,推出了创新型FOF产品,同时重塑量化产品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类全新的商业银行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成为多家商业银行布局资管业务的重要抓手。截至18日,已有33家银行公告称拟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行,16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其中,部分已经取得筹建批复的国有大行已经基本具备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的条件。业内人士表示,在产品准入、销售分销和投资管理等部分与公募基金和资金信托计划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加上银行固有的渠道优势和信誉优势,理财子公司也被市场认为将成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参与者。
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将深刻影响我国资管行业和金融业的格局。未来,银行资管业务分化将加剧,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理财业务规模较大的银行在基础配套建设、品牌、销售渠道、投研能力方面仍然有较大优势,而理财规模较小的银行的资管业务则会选择走精品化发展的道路。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表示,银行资管转型使资管市场进入“全面混战”,各资管机构需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快速发展。资管新规落地,大资管行业进入统一监管时代,资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同时马太效应加剧,不具投研能力的中小银行已在考虑退出资管市场,而留在市场中的银行将与其他资管机构抢夺客户,面临着来自银行和其他资管机构的全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