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年综合资料
信托业十年:变身非银金融“主力军”
发布时间:2012-09-24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2-09-21 李茜   分享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历了六次的全行业整顿浪潮,信托业终于实现如今的辉煌。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国内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已达5.301万亿元,已超过证券、基金等机构管理的资金规模,成为我国四大金融支柱之一,并隐隐有超过6万亿元保险资产的势头。而在2002年末,整个信托业仅有20多家信托公司完成清理整顿,获准重新开业,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财产余额仅710亿元。

  除了规模上的飞跃,从业人员数量和信托公司资本金也翻了数番。2002年末,国内信托从业人数仅三千多人,经过2008年的大发展,到目前为止,信托旗下已吸引了各金融行业的精英投身其中,从业人数过万人。

  2002年,大多数信托公司净资产基本维持在人民银行要求的3亿元起点,有的因为隐性不良资产较多,实际上资本金并不充足。而近两年,信托公司纷纷增资,注册资本金普遍达到或超过12亿元,资本金实力雄厚,许多公司净资产超20亿元,去年还有不少央企股东纷纷入主信托公司,看好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

  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有赖于全行业人士的齐心努力,也与整个市场法律、规范的完善和行业不良资产的清理息息相关。其中,"一法两规"的出台及不断补充堪比行业的"定海神针"。

  2001年,信托行业翘首以盼的《信托法》正式颁布实施,这部法律使信托制度在中国得到正式的确立,不仅对理顺信托法律关系、规范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特殊的影响力,还在促进信托业和银行、保险、证券业的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次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实施。业界普遍认为,正是这一法两规的出台,信托公司才得以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有序地开展信托业务,并由此重获新生。

  除了在政策上为信托业未来"标明坐标",一场梳理全行业现状、重新规范信托公司发展模式的"战役"也在悄然进行。信托行业此前一直被监管层视为"不守规矩的坏孩子",因此经历了其他金融业都不曾遭遇的六次全行业整顿,其中第五次行业清理即在2001年至2004年之间。

  相关统计显示,这一时期的信托业大整顿,使得经历前四次大整顿后剩余的230多家信托公司被迅速缩编到60余家。从2001年中煤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新完成登记开始,截至2004年末,全国总共59家信托公司完成重新登记的工作,消化的历史负债达2000多亿元,并按照新的规则开办比较规范的信托业务。这标志着第五次大整顿初见成效。

  此后的三年,信托公司业务情况出现一定的反复,部分公司随着证券市场的长期颓势,出现经营困难和风险,一批违规信托公司和经营困难的信托公司再度被监管机关撤销牌照,退出市场。其中,金新信托等五家公司退出的主要原因都是证券市场违规坐庄、挪用信托资金炒股等证券市场违规操作。截至2007年初,全国信托公司保留牌照的只剩下54家。这一时期,信托公司管理和准入极为严格,信托公司重新登记的大门被关闭,不断有信托公司被清理出市场,这一时期的行业洗牌被视为信托行业大整顿的"巩固阶段"。虽然经历种种阵痛,但的确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7到2009年,信托行业出现了重大的转机和全行业的复苏。中粮信托从2007开始准备重组,2009年正式获牌,标志着信托行业再次打开了准入大门。此后金谷信托、江南信托、华澳信托、华鑫信托、华融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完成重组。2007年1月,重新修订的"两规"颁布。新"两规"确立后,信托业发展方向得以明晰,此后三年间信托管理规模不断实现突破。境内外业界大牌公司纷纷亮相,信托公司股权投资风起云涌,超过50%的信托公司都引进了一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股权结构实现了巨大的转变。通过重组或者更换控股股东,信托公司开始脱离原有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思路跻身国内非银行金融系统主力军。

  经受住风雨洗礼的信托业在此后步入了发展"黄金期",行业注册资本、净资产稳步攀升,行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呈螺旋式上升。其中,信托资产规模获得爆发式增长,2007年底为9621亿元,2008年跨过1万亿元大关,2009年一举跨过2万亿元大关,相比2004年的区区150亿元,5年间增长130倍。其后信托业的发展势头更甚,2010年继续迈过3万亿元大关,2012年一季度末突破5万亿元。

  展望未来十年的发展,信托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成为最大命题。2010年12月初,首届中国信托业峰会在上海召开。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表示,信托业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信托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回归信托本源的基础上加快创新发展,运用信托功能的优势找好市场定位,跟上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实现信托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然,监管层在这次会议中向信托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其政策核心精神是要信托公司紧跟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步伐,加快信托业转型,使"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成为行业基准,而那些风险控制能力强和理财能力强的信托公司,将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获得政策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