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年综合资料
信托业重组高潮迭起:一股独大亟待改变
发布时间:2010-11-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1月25日 郑智   分享到:
  由原南京信托重组而来的紫金信托将于11月28日在南京开业,次日,由原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和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重组而来的四川信托将在成都开业。

  去年以来,信托业重组高潮迭起,10余家信托公司控股方发生变更,随着“问题信托公司”重组完毕或锁定重组方,新的寻壳者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唯一的希望是从地方国资手中购买正常营业的信托公司。

  预计在年底前开业的还有:由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重组而来的方正东亚信托,由广州市科技信托投资公司重组而来的大业信托,以及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重组新疆伊犁州信托投资公司而成立的一家新的信托公司。

  本轮重组大潮使得信托公司的资本实力普遍得到加强,但“一股独大”的现象亟待改变。“我担心信托公司都成为央企或者大金融机构的附庸,没有独立的尊严和地位。”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买壳成本飙升

  前述5家将在年底前开业的信托公司,加上此前完成重组的华鑫信托(原佛山国投)、金谷信托、华澳信托(原昆明国投)、江南信托、五矿信托(原庆泰信托)等,尚未完成重组的“问题信托公司”还有海南信托、港澳信托、中旅信托、浙江工商信托、广州国际信托5家。

  “这5家我们都去谈过,重组方都早已锁定。”一位央企金融投资部人士11月25日表示,他们原想重组一家“问题信托公司”,但寻找“壳资源”无果,最终转向收购一家地方国资控制的信托公司。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数家实业类央企在内的买壳者,目前唯一的希望是高价从地方国资手中买壳。目前全国60多家信托公司的控股方分为三类:大型实业类央企、大型金融机构、地方国资,前两类卖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近年来信托牌照有向其集中的趋势。

  但从地方国资手中买壳的价格颇高。“像甘肃信托这样的信托公司,前后有上百家机构去谈过,都没有谈好。”前述央企金融投资部人士透露,地方政府除了要求以净资产2倍以上的显性价格入股外,还要央企提供配套大项目落地等各种隐性成本。

  “像五矿集团重组庆泰信托,不仅出资上亿帮助化解了历史债务,还在青海落地了多个大项目,靠和青海省政府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获得这张信托牌照。”接近五矿集团的人士透露。

  尽管如此,央企和大型金融机构买壳热情不减。实业类央企目前热衷于打造“小金控”,而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热衷于实现“综合经营”。这使得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信托公司成为争抢的对象。

  “对于央企而言,信托是实现产融结合的最佳工具,对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信托是实现综合经营的必备工具。”用益信托李旸认为,近年内信托牌照扩容几无可能,对60多个牌照的争抢将更趋于白热化。

  一股独大隐忧

  综合多个渠道的信息显示,目前正在进行重组的信托公司还包括:光大集团重组云南信托、兴业银行重组福建联华信托、招商银行重组西藏信托等。

  纵观本轮信托重组大潮,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托牌照从地方政府手中向央企和大型金融机构集中,重组完成后,重组方绝对控股,甚至100%持股。如中粮集团100%控股中粮信托、华电集团100%控股华鑫信托。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认为,“信托公司历史上被地方政府控制,沦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频出,而把控股权交到大机构手中相对安全。”

  但这是把双刃剑。大机构控制信托公司后,可能对其过度干预,并未赋予信托公司独立的地位。如昆仑信托的控股方中石油集团和中粮信托的控股方中粮集团都不讳言,收购信托公司的目的是实现“产融结合”,为集团内部企业融资,为企业集团成员理财。

  这使得不少央企系和银行系信托公司重组完成后长时期找不到“感觉”:一方面,监管部门严控关联交易,大股东的产融结合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大股东并不真正看好信托理财业务,使得信托公司经营过于保守。

  “信托公司要化解历史包袱,由一家企业牵头重组并控股,效率更高,重生的信托公司背靠大股东在业务上也能获得一些便利,”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邢成认为,股权集中是特定时期的需要,今后需要推动信托公司股权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架构。